还原李小龙

1973年7月20日,功夫巨星李小龙在香港与世长辞。在其逝世至今的40年里,李小龙一直被视为一个重要的文化象征。在很多中国人的语境中,李小龙是作为一个民族主义符号存在的,很多人把李小龙视为民族英雄。前几年央视热播的电视剧《李小龙传奇》中,演员陈国坤扮演的李小龙以爱国、励志的形象出现在广大观众面前,他在影视中痛打日本武士的桥段至今仍被各种抗日神剧不断翻新。坊间不断涌现的李小龙传说,多半是在美国用武功拯救当地华人少女或者打败恶霸的故事。

还原李小龙
李小龙

然而,如果你还原一个真实的李小龙,你会发现,无论是他本人还是他出演的电影,民族主义色彩所占的比例并不大。

在讨论李小龙电影的流行原因时,人们很难不提及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尽管这在今天看来已经不是一个时尚的概念。作为世界知名的影星,李小龙电影真正的起点却是其成长的地方——香港。曾经参演美剧的李小龙并不满足于扮演青蜂侠的配角,但好莱坞当时是被白人精英控制的地方,华人演员几乎不可能获得主演的机会。对好莱坞制片人而言,符合好莱坞主流口味的影片才是他们赚钱的保障,贸然动用一个东方面孔绝对是商业上的冒险。幸好此时香港的嘉禾电影公司找上门来,希望李小龙回香港拍摄功夫电影,并且开出当时非常高昂的片酬——7500美元。

相对于李小龙教武术的收费(200元每节课)而言,7500美元的片酬并不是很有吸引力,但是这个机会却能够满足他的电影梦想。

于是,1971年的夏天,李小龙回到香港,拍摄首部由其主演的影片《唐山大兄》。仅从剧情而言,《唐山大兄》是一部非常典型的香港动作片,李小龙饰演的主角战胜了毒贩老板,并且为自己的工友报了仇。这部投入仅有10万美元的中等成本制作的电影却获得了意外的成功,因为李小龙的动作看起来是那么的迅猛,和之前的武打电影相比非常刺激。惊喜的嘉禾毫不犹豫地投拍了李小龙主演的下一部电影《精武门》。在拍摄于1972年的影片《精武门》中,讲述了虚构人物陈真打败日本武士并且查清师傅霍元甲被害死真相的故事。影片中出现的打碎东亚病夫牌匾、一脚踢碎华人与狗不得入内招牌的镜头,成为电影史上非常经典的片段。

《精武门》的拍摄和香港的民族主义思潮有很大关系,当时的香港刚刚经历“67暴动”,社会精英阶层并不赞同“革命左派”以民族主义为旗帜,采取类似恐怖主义的炸弹抗争。然而,英国统治下的香港存在非常严重的种族歧视,政府部门以及大型公共事业单位的高层职位均被白人把持,甚至连印度籍人士在香港的社会地位也高于本土华人。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受左翼思潮影响颇深的香港电影人普遍存在很强的民族情绪,《精武门》中所表现的痛打日本人,自然也让深受歧视的香港市民有着非常强的认同感。

如果,仅从历史的真实性来看,《精武门》中的剧情硬伤和今天的抗日神剧相比不遑多让。不仅历史上未出现过陈真这个人物,甚至连霍元甲的死亡原因也属于臆造。精武体育会创办人之一陈公哲先生认为霍元甲是因病逝世,并没有什么确凿的证据证明与日本人有关。

在票房大卖的情况下,这样的问题自然无人关注。然而李小龙本人却认为之前的影片并未很好的表现出自己的思路,随后他的电影出现了非常根本性的转变。李小龙越来越不甘于受制于人,甚至和之前两部电影的导演罗维闹翻,最终嘉禾公司站在了李小龙一方。

唯一一部由李小龙自编自导自演的影片《猛龙过江》于1972年底完成,这部影片创造了当时香港的票房新纪录530万港币,当时的电影票价平均仅有2元。《猛龙过江》还打破了当时亚洲电影的纪录,更厉害的是,《猛龙过江》之前的香港票房纪录保持者是《精武门》,而《精武门》之前的票房冠军则是《唐山大兄》。

李小龙在《猛龙过江》中已经不满足于《精武门》中的狭隘民族情绪,毕竟他是个生于美国且接受过美国高等教育的人。作为武术家的他,更有兴趣在影片中体现自己的武术哲学。鉴于主要市场香港非常接受打败外国武术家的段落,《猛龙过江》特意安排了李小龙和美国空手道高手决战。电影中的大反派是罗马黑帮,与李小龙决战的武林高手只是收钱办事的打手,自身并无任何欺压良民的劣迹。李小龙显然希望自己的对手是更纯粹的武术家,而不是恶棍流氓。

影片的决战只是武学之间的较量,而无是非之分。片尾李小龙对被其击毙的空手道冠军尸体表示出敬意,这种英雄相惜的处理超越了种族和是非,《猛龙过江》和民族主义的关系已经不大,是一部具有普世价值和国际视角的武术影片。当然香港观众还是会对片中暴打外国流氓的镜头大感过瘾,同时影片存在一些中国角色,如娘娘腔的黑帮华人军师和口称要以和为贵却出卖朋友的中国厨师,对于这样的处理,观众没有任何反感并且觉得很生动。

三连冠的成绩让李小龙成为当时香港最值钱的影星,与此同时,好莱坞终于向这位新星伸出橄榄枝。历史上第一部好莱坞制作的功夫电影——《龙争虎斗》终于出现了,这也是李小龙一生中最卖座的一部影片。

《龙争虎斗》无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该片的累计收入已经超过两亿美元,按照现在的标准来看,无疑也是一部非常卖座的电影。如果,没有《龙争虎斗》,即便李小龙再继续刷新香港票房纪录,他也不过是一个本土的动作明星而已,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许不会高于成龙和李连杰。然而,通过嘉禾与好莱坞合作的《龙争虎斗》,李小龙成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动作影星之一。

从剧情设计来看,这部电影迎合了当时西方观众的口味。与过去“打洋人”的民族主义题材不同,《龙争虎斗》中李小龙的对手并非洋人,而是著名香港动作演员石坚。为了照顾西方观众的口味,过于种族对立的剧情处理肯定是不行的。

为了表现东方文化的内涵,李小龙在片中讲述自己对武术哲学的理解,他与少林方丈的对话中就隐含了禅宗指月之喻,影片的表达方式却能让西方观众理解。刚刚经历了越战失败和60年代的左翼思想动荡之后,西方正掀起一股学习东方哲学的热潮。这种通俗化的传播,正是当时西方所稀缺的。

当时西方电影盛行逃避主义文学风格的叙事方法,所谓逃避主义是东西方冷战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文学形式,此类电影往往与现实毫无关系,有着浅薄而轻松的故事结果,追求官能刺激且带有异国风情。逃避主义文学电影往往是俊男美女拯救世界的故事,当时的西方电影界充斥着这类电影,代表作为007电影系列。

尽管007往往被冠以冷战电影,实际却与现实中的东西方谍战毫无关系,纯粹讲述一个生性风流的英雄,用出色的身手和神奇道具拯救世界的故事。如果仅从故事结构来看,《猛龙过江》和007系列电影并无任何不同,都是一个大英雄打败恶魔拯救世界的故事。然而东方文化与逃避主义的故事结构,却碰撞出了意外的化学效果。

李小龙的加入彻底颠覆了好莱坞的动作风格,中国功夫看起来远比当时西方动作电影中的打法更为凌厉。西方观众除了从动作场面中获取到前所未有的快感之外,也了解到中国功夫的哲学和魅力,这对于推广传播中国文化有着非常显著的意义。该片取得巨大成功并非偶然,它准确地拿捏住了那个时代西方主流观众的欣赏口味。李小龙创造出一个前所未有的电影类型——功夫片。

从《龙争虎斗》中我们不难看出,李小龙的成功绝非偶然。首先,李小龙具有非常强的中国色彩,同时他还在美国接受过多年的教育,其个人对东西方文化的认知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人物轶事

2015年春晚贾玲瞿颖《女神与女汉子》原版在这儿.

2023-3-11 21:17:03

人物轶事

艳 照门十年:张柏芝、阿娇、陈冠希都经历了什么?

2023-3-11 22:17:0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购物车
优惠劵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