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正在杀死我们的回忆

互联网是我们时代的集体健忘症

互联网正在杀死我们的回忆

01

1990年随着钱天白教授发出我国第一封邮件,中国互联网拉开了辉煌的序幕。互联网只用短短的三十多年就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巨大的方方面面的影响,其中最突出的也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是数据存储的方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搭载互联网的终端产品的发展,网络存储的方式变得更加方便与快捷,曾经我们因为照片的拍摄成本与洗印成本,很少用照片去记录生活,而现在拍照已经成为了我们记录生活的主要方式之一。电子书的风靡,进一步使纸质书举步维艰。朋友圈微博成为我们的私人日记,键盘替代手写逐渐成为主流

人们放心的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放在互联网上,在我们看来互联网几乎可以记住我们想让它记住的一切。手机厂商提供的云服务使人们能更方便的在云端创造自己的数据备份,据华为官方数据显示,2018年华为云服务用户数量达到5亿,较去年增加117﹪,其中云图库数据备份使用量快速增长。我们经常担心因手机丢失或损坏导致数据丢失,却从未担心云端上的数据丢失。

我们都觉得发出的朋友圈会一直存在,即使我们不去翻阅,也依旧还会存在,每一条新闻都会被网站好好收录,无论时间过去多么遥远。云端的照片只要还记得密码,总有一天还能重新下载。我们潜意识都觉得互联网会记住一切,回忆会一直存在。

直到互联网狠狠的打了人们一巴掌。

事实上我们在网上存储的数据可能会在一瞬间消失,2019年百度贴吧的大规模删帖,众多老帖被删除,我们再也看不到这些曾汇聚无数人心血的帖子也无法想想帖子下的评论,死去的腾讯微博、人人网、暴风影音以及各种论坛都曾有无数网友创造的数据,那个不曾记录着各种人的生活承载着无数人的回忆,可当他们关停的一刻,这些数据只剩下烟消云散的结局。在纸媒时代无论怎样还能留下几页纸作为回忆。

就算是大如微信与QQ,谁又能知道50年后它们还会不会继续存在。并且我们对微信与QQ享有的只是账号使用权,而所有权归于腾讯,这就意味着我们的账号随时都有可能被收回和封禁,被收回后回忆又该从何谈起?我们的数据,那些承载着我们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回忆与细节,我们自己的青春和生活,真的就只是在一个个小公司小企业的数据库里罢了,如果公司倒闭,数据库一撤便烟消云散、了无痕迹。

互联网的浪潮如潮水,总有新的网站诞生,旧的网站也在不断死去,新的网站也终会死去。我们的信息其实一直都像是漂浮在随时会融化的浮冰上。互联网就像是一艘超大型的忒修斯之船,它的零件在被不断替换,所有的功能部件早就不是最开始的那些了。

互联网时代删除是不可恢复的,互联网总是虚幻的,所有的虚幻都有破灭的一天,破灭的虚幻没有恢复的可能。在互联网时代,“当我删除她所有的联系方式和聊天记录,这个人就好像从未在我的生活中出现过……”。我看着视频网站收藏夹已经失效里的视频,可惜的不止是他们的失效,还有我想不起来这些已经失效的视频究竟有什么内容,而我又为什么会去收藏,当从前的记忆被删除的一干二净,回忆又该从何谈起?

02

互联网时代,快是其主要特征,每时每刻都有大量数据与公司产生,所有人的目标都是打造一个更加快速高效的互联网,这点没什么不对。快速增长也是加速老化,能存活两年的互联网产品就已经很长寿了。而这并不是因为这些产品的短命,新的产品出现的越快,旧的产品也就老化的越快。

上个月传唱到街头街尾的流行歌曲这个月又剩下多少人在唱?几十天前的网络用语又剩下多少人在说?我们甚至想不起来三天前的热榜第一、记不住一个月前最火的网红的名字,那些被删除的发帖与评论、那些图片失效的旧新闻、那些文件已经损坏的视频、那些已经成为乱码的文档,这些东西到底有什么内容,我们都不记得也无从再重新得知。

互联网使人们越来越健忘,可这是为什么?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无时无刻不在向你塞入新的信息,当我们刚记住了某个人和事物,立马又有新的人和事物被塞进我们的脑子,太过频繁导致我们没有精力去思考与记忆。

《1984》式的未来严格控制你接受的信息从而导致你不去思考,《美丽新世界》式的未来则是对你输入大量信息导致你迷失在信息海洋中,而失去思考的能力。而《娱乐至死》中则对两种社会预言做了深刻与精准的概括:

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强行禁书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失去任何禁书的理由,因为再也没有人愿意读书;
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剥夺我们信息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人们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日益变得被动和自私;
奥威尔害怕的是真理被隐瞒,赫胥黎担心的是真理被淹没在无聊烦琐的世事中;
奥威尔害怕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受制文化,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

随着大数据的发展,经过算法各种信息精准化向你投来,你有喜欢或者不喜欢两个选项,而有些你不喜欢的东西在算法一而再再而三的推荐中也会产生自己好像喜欢的错觉,究竟是你的行为影响了算法,还是算法在塑造你,太过深奥我们无从谈起。

在现实中就是大量信息被推在你面前,算法告诉你你对这些感兴趣,你对这些玲琅满目的信息应接不暇,却很少去思考自己究竟需不需要这些信息。每天面对大量新事物新信息的人们逐渐变得麻木,慢慢失去思考的能力,于此同时怀旧变得可有可无,回忆滑向遗忘的深渊。

在这种情况下,你怎会想去回顾旧的东西。而那些你遗忘的旧的东西,在不知不觉间正在被大规模删除,当你回想时又该去何处寻找自己的回忆?

03

我最喜欢的一句电影台词是《甲方乙方》的最后一句话:“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人们为什么会去回忆过去,过去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力量。

互联网正在杀死我们的回忆

高三毕业的时候曾经用旧手机拍下很多合照和校园风景,在换手机时去不小心搞丢了所有的照片和数据,想着反正大家最后都会天各一方,所以我起初对此不以为然。但半年后我就后悔了,到了大学我是开始不自觉的怀念高中时的一点一滴,面对新的环境各种复杂且难以应对的人际关系,越发怀念曾经简单的同学情谊。然而我只剩下一张毕业照,回忆是现在的我与过去的我之间唯一的桥梁,然而回忆也在不断模糊。

从某种意义上讲,回忆是证明我们曾经存在过的唯一方式。如果你每天都忘记昨天的记忆,那么在你的认知当中你的寿命只有一天,我们不必过于看重充满不确定因素的未来,结局很明白,我们都会死。最重要的永远不是结局,过程远胜过于结局,而回忆使我们铭记过程,体现我们为何而出发。

究竟为什么要去回忆,这问题太复杂以至于我实在说不出什么高见。是对美好过去的怀念,是现在的生活太过无聊,又或是回忆是证明我是我的方式,太过哲学与深奥。我只明白当我回忆时,我还是我自己,我会为以前的梦想与目标而奋斗。我不会忘记一切生活的点滴和其他人的情谊,这些鼓励着我摆脱虚无主义的困境不断向前。

这些就足够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似水流年

阿娇当年为什么让陈冠希拍照而不阻止,如今终于真相大白!

2023-3-4 10:34:21

似水流年

怀旧:第一代网民记忆中的经典老网站

2023-3-5 18:01:58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购物车
优惠劵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